|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鋰電池回收行業前景
因動力電池的電池容量會在循環充放電過程中逐漸衰減,當衰減至80%以下時,動力電池達到退役狀態。鋰電池中鎳、鈷、錳、鋰等元素均可實現回收利用,具有明顯的經濟價值,拆解回收后可進一步用于生產三元前驅體和正極材料,實現產業鏈閉環,有效降低電池成本。在現階段鋰電池上游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以及上游金屬資源日漸緊缺的背景下,鋰電池回收的經濟效益將愈加凸顯。
為應對鋰電池退役高峰的到來,業內公司已經抓緊在鋰電池回收領域進行布局。西恩科技、格林美、邦普循環等公司業已規劃建設電池拆解回收線,以應對逐步增長的電池回收需求。未來,隨著回收體系的建設和法律法規的完善,以及技術進步帶來的回收效益提高,鋰電池回收市場的潛力將進一步被發掘,成為鋰電池生產原料的重要來源之一。
回收動力電池的原因不僅在于它們已經達到了使用壽命的上限,而且這些電池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動力電池電解液中含有物質和六氟磷酸鋰等揮發性物質。如果處理不當,大量廢舊電池將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同時,如果拆卸過程操作不當,也會造成著火、、觸電、腐蝕等隱患。
電池含有許多重要的稀有金屬元素。目前,鋰、鎳、金剛石和錳的回收率可達99%以上。動力電池的回收不僅有利于資源的循環利用,而且可以緩解原材料的供應,降低成本。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我國早期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主要是磷酸鐵鋰電池,大部分退役電池都是磷酸鐵鋰電池。然而,2022年后,三元鋰電池也將開始退役的趨勢。因此,無論是磷酸鐵鋰電池還是三元鋰電池,回收利用都顯得尤為迫切。
環保方面。廢舊動力電池材料可能造成重金屬污染或有機物污染,并終通過食物鏈終進入人和動物體內,嚴重影響環境質量和人類健康。2)經濟性方面。通過回收廢舊動力電池,將鎳、鈷、鋰等有價金屬進行提取進行循環再利用,是規避上游原材料稀缺和價格波動風險的有效途徑,經濟效益顯著
政策導向明確。政策在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模式、責任劃分等層面要求逐步完備,梯級利用、生產者責任延伸和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為今后發展重點。國家各部委在政策層面由淺入深、由弱轉強,逐步規范和完善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市場,至今已累計發布十余項與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相關的政策法規。相關政策指出要強化車企在動力電池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環節的主體責任,并指出車企應建立新能源車產品售后服務承諾制度(包括動力電池回收),實施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溯源信息管理,跟蹤記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情況。2017年5月,化管理會發布《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這是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對回收拆解企業應具有相關資質做了明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