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在我們的臨床工作中,經常需要針對孩子的行為問題進行直接干預,也往往需要指導家長和老師配合協作,在此過程中我們不但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也發現了一些普遍的規律。比如,「問題行為」得不到解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1.家長/老師的獎勵和懲罰措施不當,無法實現成人預期的效果;2.行為干預措施的落實不力,缺乏協作,導致孩子「見縫插針」、「專挑軟柿子捏」、「屢教不改」。
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這種壓抑性的,不允許孩子有情緒的表露。如果你不想毀了你的孩子,你就不要再壓抑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是傷心或者害怕哭的時候,別笑。因為對于我們大人來說,有時候孩子可能做了一些很愚蠢的事讓自己傷心或者害怕或者受傷,看起來是很好笑的,但是孩子由于本身能力有限,所以他內心是很痛苦很難受的,所以爸爸媽媽的表情千萬不要說笑的。你不要以為你總是笑呵呵的,你培養出來的孩子就樂觀的,他很難受的時候你在笑,他是非常痛苦的,非常非常孤獨,所以一定記得你的表情要跟你的孩子一致,你的孩子很難過,你的表情也表現出為孩子難過,這才是對的方法。
在心理學研究的角度說,可以說他是一個天才,但是如果這些天才碰不到一個合適的父母,常常就會覺得他們矯情,覺得他們脆弱,覺得他們找麻煩找挑釁,他們從小到大的折磨這些孩子,從心理上去折磨這些孩子。這些孩子長大以后,會有非常悲慘的命運。當然,如果這個孩子碰到了一對非常懂的父母非常有耐心非常有愛非常肯定常地相信孩子,這類孩子長大可了不得。
加強集中注意力的培養。對于這類兒童應逐步培養其靜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可以從看圖書、聽故事做起,逐漸延長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孩子的正確行為應該得到夸贊,錯誤的行為就必須進行矯正,否則孩子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終導致回不了頭,把一生都毀了。絕大多數的爸爸跟我講,孩子一定要打的,不存在沒挨過打的孩子還能學好的。大家記住打永遠是傷害,對孩子的成長起不到任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