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我們為何需要氦氣
氦原子核質量只有4,僅由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構成,是一種非常穩定的元素。氦重要的特性包括:極難發生化學反應、不具有性、不可燃燒、無毒,關鍵的一點是,它的沸點低至4.2開爾文,即零下268攝氏度,十分接近宇宙中的溫度下限——零度。其它元素在該溫度下都不可能保持液體狀態。氦氣是目種具有這些特性、且能夠為我們所用的的物質。
裝滿惰性氣體的玻璃管受到高強度電流激發,會發出不同顏色和強度的光線。圖中從左至右分別為氦氣、氙氣。
裝滿惰性氣體的玻璃管受到高強度電流激發,會發出不同顏色和強度的光線。圖中從左至右分別為氦氣、氙氣。
氦的價格相對來說并不貴。很多工業應用根本找不到更合適的替代品。對航天、科技、高科技制造業、火箭引擎測試、焊接、商業潛水、粒子磁鐵、光纖、半導體芯片而言,氦氣的作用都不可或缺。
然而,氦氣重要的用途還當屬醫學成像,尤其是磁共振成像技術(MRI),以及利用高強度磁場的技術(NMR)。若不是因為氦氣沸點極低,這些技術都不可能誕生。
lv氣是化工領域廣泛使用的氣體,目前國內超過60%的化學品在生產制造過程中要用到lv氣。lv氣是一種有毒有害氣體,它主要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因此利用lv氣傳感器檢測空氣中lv氣含量,達到對lv氣泄漏事故的預警效果。為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需要用到氮中lv氣混合氣體對儀器進行標定。
目前,廣泛應用的現場氣體檢測技術大多使用催化燃燒式、電化學、半導體和光離子化等小巧實用的氣體傳感器。
氮氣在大氣中含量雖多于氧氣,但是由于它的性質不活潑,所以人們是在認識氧氣之后才認識氮氣的,不過它的發現卻早于氧氣。
1755年英國化學家布拉克(Black,J.1728-1799)發現碳酸氣之后不久,發現木炭在玻璃罩內燃燒后所生成的碳酸氣,即使用苛k性鉀溶液吸收后仍然有較大量的空氣剩下來。
后來他的學生D·盧瑟福繼續用動物做實驗,把老鼠放進封閉的玻璃罩里直至其死后,發現玻璃罩中空氣體積減少1/10;若將剩余的氣體再用苛k性鉀溶液吸收,則會繼續減少1/11的體積。
D·盧瑟福發現老鼠不能生存的空氣里燃燒蠟燭,仍然可以見到微弱的燭光;待蠟燭熄滅后,往其中放入少量的磷,磷仍能燃燒一會,對除掉空氣中的助燃氣來說,效果是好的。
把磷燃燒后剩余的氣體進行研究,D·盧瑟福發現這氣體不能維持生命,具有滅火性質,也不溶于苛k性鉀溶液,因此命名為“濁氣”或“毒氣”。
在同一年,普利斯特里作類似的燃燒實驗,發現使1/5的空氣變為碳酸氣,用石灰水吸收后的氣體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于他同D·盧瑟福都是深信燃素學說的,因此他們把剩下來的氣體叫做“被燃素飽和了的空氣”。
關于六氟化硫的環保問題
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已經明確:六氟化硫是目前發現的六種溫室氣體之一。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化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的主要目標,而我國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所面臨的國際壓力越來越大。
溫室效應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氣體能透過太陽短波輻射,使地球表面升溫。同時阻擋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間發射長波輻射,從而使大氣增溫。由于二氧化碳等氣體的這一作用與“溫室”的作用類似,故稱之為“溫室效應”,二氧化碳等氣體被稱為“溫室氣體”。
其中CO2對溫室效應影響Z大,占60%,而六氟化硫氣體的影響僅占0.1%,但六氟化硫氣體分子對溫室效應具有潛在的危害,這是因為六氟化硫氣體一個分子對溫室效應的影響為CO2分子的25000倍,同時,排放在大氣中的六氟化硫氣體壽命特長,約3400年。現今,每年排放到大氣中的CO2氣體約210億噸。現在全球每年生產的六氟化硫氣體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用于電力工業,還在不斷的增長當中,而且增速驚人。
這兒值Z得關注的是其特別長的壽命和達到CO2的25000倍對溫室效應的貢獻能力! 當然,也有人提到六氟化硫在應用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毒性物質等問題,但這些問題在嚴酷的溫室效應面前就顯得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