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4.2.2預布設樣點省級校核樣點布設任務單位完成樣品預布設與初步校核后,連同工作底圖與樣點布設信息拷貝給各省級土壤普查辦,各省級土壤普查辦組織與相關縣級人員,以地塊利用代表性、距離村莊道路等遠近、交通通達情況、遙感影像(如天地圖)等方面綜合考慮進行樣點的人工校核,提高布設樣點的代表性與合理性,并校核各樣點類型及其樣品類型、取樣量、寄送制樣單位(含樣品庫儲存樣品)等任務信息。
各省校驗后的樣點位置與信息,需上報土壤普查辦與樣點布設任務單位,作為各省樣點編碼、樣品編碼等普查任務的基礎。
3.4編制土壤普查工作經費預算方案土壤普查辦和省級土壤普查辦按照本級土壤三普的工作任務與進度安排,分級編制中央和省級土壤普查工作經費預算方案,并報送或省財政廳審批立項。
土壤普查的工作經費主要包括土壤普查前期準備、外業調查采樣、內業測試化驗、技術培訓、技術指導、質量控制、土壤數據庫與樣品庫建設、成果匯總與驗收環節的經費。其中:
(1)土壤普查前期準備的經費包括普查工作平臺的研發與4年系統維護、技術規程規范編制、工作底圖與樣點布設方案、外業調查采樣設備與試劑耗材等;
(2)外業調查采樣經費包括樣品制備與分發、表層樣調查采樣與運輸、剖面樣調查采樣與運輸(含整段剖面標本和分段紙盒標本等);
(3)內業測試化驗經費包括土壤***指標、土壤化學指標(含重金屬全量)、土壤生物(土壤微生物或土壤動物)指標的測試;
(4)技術培訓經費包括土壤三普技術及管理人員等培訓,制作普查工作網絡課件等;
(5)技術指導經費包括土壤三普組開展外業調查采樣、內業測試分析、數據成果匯總、成果圖件制作、質量控制等環節技術指導服務以及土壤普查辦的工作經費;
(6)質量控制經費包括外業調查采樣與內業測試化驗的質量抽核、數據質量校核等;
(7)土壤數據庫建設包括保密機房設備、數據存儲服務器、GIS軟件、防火墻等安全設備;
(8)土壤樣品庫建設包括剖面整段標本、剖面分段紙盒標本與樣品、部分代表性表層土壤樣品的制作與保存;
(9)成果匯總與驗收經費包括數據校驗與分析、土壤制圖、文字報告編寫,以及成果驗收等。
第三次土壤調查是指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進行的一次性的土壤調查,涉及了各地的土壤類型。第三次土壤調查涉及的土壤類型包括以下幾種:棕壤:棕壤是一種在溫帶和帶地區常見的土壤類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區,土壤呈棕色,質地較粘重,有機質含量較高,酸堿度適中,適合種植水果、茶葉等作物。紅壤:紅壤是一種在帶和熱帶地區常見的土壤類型,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區,土壤呈紅色或黃紅色,質地較粘重,有機質含量較高,酸堿度適中,適合種植水稻、茶葉、油茶等作物。3.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