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3.2制定技術規范為保障落實土壤普查的性、科學性,需統一制定土壤普查的技術規程與規范。3.2.1制定土壤三普專項技術規范土壤普查辦負責組織相關科研教育、農技推廣等單位,制定土壤三普專項技術規范,明確普查內容、指標體系、技術方法、技術要求和質量控制等,統一規范土壤普查工作。
土壤普查平臺與數據庫建設規范:統一規范土壤普查的工作平臺和數據庫構建,包括土壤普查平臺的結構與功能、數字字典與字段命名、指標閾值、數據庫規范等。
土壤三普的范圍與任務
土壤三普的范圍與任務2.1普查范圍覆蓋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林地、草地中突出與食物生產相關的土地,未利用地重點調查與可開墾耕地資源潛力相關的土地,如鹽堿地等。2.2普查內容以校核與完善土壤分類系統和繪制土壤圖為基礎,以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狀普查為重點,更新和完善土壤基礎數據,構建土壤數據庫和樣品庫,開展數據整理審核、分析和成果匯總。查清不同生態條件、不同利用類型土壤質量及其障礙退化狀況,查清特色農產品產地土壤特征、后備耕地資源土壤質量、典型區域土壤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等,查清農用地土壤質量家底,系統完善我國土壤類型。
文字成果。形成各類文字報告,主要包括土壤三普工作報告、技術報告,土壤利用適宜性(適宜于耕地、園地、林地和草地利用)評價報告,耕地、園地、林地、草地質量報告,黑土耕地退化、耕地土壤鹽堿和酸化、特色農產品區域土壤特征等專項報告。
數據庫成果。形成集土壤普查數據、圖件和文字等、省級、縣級土壤三普數據庫,主要包括土壤性狀數據庫、土壤退化和障礙數據庫、土壤利用等專題數據庫。
樣品庫成果。形成和省級土壤樣品庫,典型土壤剖面標本庫。
工具準備各省(區、市)結合外業調查與采樣要求,需準備信息化終端(如“調查采樣APP”手持終端等)、攝錄裝備類、采樣工具、樣袋、剖面標本盒(整段與分段紙盒)、速測儀器(如土壤緊實度儀)、輔助材料、防護用具等,詳見《土壤外業調查與采樣技術規范》。培訓與指導組織開展外業調查采樣現場技術培訓,熟悉野外實操層面的基本工作流程及可能存在實際問題與解決方案。外業調查采樣時,發現與二普土壤類型及其邊界不一致時,并在“調查采樣APP”中進行土壤類型邊界的現場勾繪。針對部分剖面挖掘和土壤類型識別等工作,開展在線咨詢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