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預制菜行業標準制定要統籌兩個維度:一是監管維度,著眼點是公共食品安全,要通過嚴格標準加強監管;二是企業生產維度,要通過標準制定進一步規范生產經營和供應鏈管理,通過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和品牌辨識度。 [3] 2022年以來,各地均出臺了預制菜行業相關標準幫助整個市場慢慢脫離“野蠻生長”的階段,逐漸變得規范。2022年5月18日,江蘇省消保委聯合國內20余家單位共同起草了首部《預制菜點質量評價規范》團體標準;2022年5月29日,山東發布了《預制菜通用設計實施指南》團體標準;2022年6月2日,中國烹飪協會聯合多家機構和頭部餐飲企業代表共同制定《預制菜》團體標準,對預制菜的原輔料、產品標準、生產過程衛生等均作出明確規定;2022年7月21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立項制定《預制菜術語及分類要求》《粵菜預制菜包裝標識通用要求》《預制菜冷鏈配送規范》《預制菜感官評價規范》《預制菜產業園建設指南》5項預制菜地方標準。
預制菜產業方興未艾,快速發展勢必伴隨產生一些不良現象。比如,預制菜生產企業魚龍混雜、生產條件參差不齊、原材料品質堪憂等,相關現象都會引發食品安全問題,動搖行業發展的根基。為行業良性健康發展,行業標準制定顯得尤為重要。預制菜行業標準制定要統籌兩個維度:一是監管維度,著眼點是公共食品安全,要通過嚴格標準加強監管;二是企業生產維度,要通過標準制定進一步規范生產經營和供應鏈管理,通過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和品牌辨識度。
在標準制定實務操作上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從狹義角度而言就是構建預制菜產品質量控制標準,包括產品認證、產品質量監測、產品安全衛生、質量溯源等管理標準的GMP標準設計;廣義標準是立足預制菜產業鏈,從原料供應到生產加工再到倉儲流通,從生產硬件建設到信息化管理,從全流程溯源到隨機監測檢測等,通過制定標準規范行為,實現預制菜產品的生產過程有序、終端的安全可控。同時,標準制定工作應在主管部門、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幾方協同下充分醞釀、科學制定,為預制菜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行業自律環境。
對各地而言,預制菜是一個新的產業機遇。為了抓住這一機遇,不少地方配套了專門的產業園區做支撐,并將其作為新興產業進行集聚打造。廣東、山東、福建、河北等地先后出臺預制菜產業發展政策,瞄準萬億元產業前景,爭奪“預制菜之都”“千億元產業集群”或“單項企業”。需要注意的是,地方在發展預制菜產業時,要深入分析自身的產業基礎,科學布局規劃,配套發展預制菜產業的軟環境和硬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