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運連連,全網(wǎng)推薦:(tt552662)(vy23547)【930229533】-Q號:(QQ464870180)加群主微 1.游戲類別:一元一分紅中麻將群,一元一分跑得快, 2.玩法介紹:①廣東紅中賴子推倒胡,爆炸碼一碼全中,無紅中翻倍,一分兩分底。 ③跑得快,15張跑得快,2人單挑,帶反春。 3.游戲模式:正規(guī)大平臺上下分模式,專人管理安全有保障,24小時火爆在線。 “寒溪水漲留韓郎,良液臥醉盼天明。 忽報連廒丟大營,蕭何月下追韓信。” 7、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拜祭沈從文墓沒想到這次鳳凰之行,竟沒有安排參觀沈從文先生墓地。直到車子往吉首方向開了幾十分鐘,才知道是要去游覽一個叫奇梁洞的溶洞。作為舞文弄墨的文化人,來到鳳凰,竟不能到一代文豪沈從文先生的墓地鞠上一躬,那真是有點說不過去。于是我和作協(xié)主席彭東明以及內(nèi)蒙來的作家敖敏,放棄了溶洞的參觀,坐了輛小車往回走了幾十里路,以了卻一樁心愿。選擇沱江邊的聽濤山作為自己的最終歸宿,沈從文先生是頗費思量的。在車上,我們聽司機講,沈從文小時候常到聽濤山玩耍,聽濤山上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山上的每一根樹木都和他是那樣親近和親切。人死歸于塵埃,躺在聽濤山下,枕著青山,蓋著綠樹,聆聽著沱江的濤聲,豈不樂哉美哉!順著沱江邊一條幽幽的石徑,走上不到十分鐘,就到了聽濤山下。按照指路標記,我們踏上石階,往山腰間的沈先生墓地走去。聽濤山果然是塊風水寶地。樹木蔥郁,石壁俏立,百鳥翔鳴,自然而本色,寧靜而和諧,真是獨一無二的清靜之地。登了大約三四十級臺階,方見到了一塊石碑。走近一瞧,才知道是鳳凰才子、當代著名畫家黃永玉的手筆。石碑上刻著:“一個士兵,要不戰(zhàn)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xiāng)。”這是黃永玉對沈先生最直接而又最本真的人生褒獎。沈先生一生為人為文,不聞騰達,不事雕飾,不喜張揚,品性豁達大度、樂觀清靜。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對于農(nóng)人和士兵,懷了不可言說的溫愛,這點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隨處都可以看出。我從不隱諱這點感情。我生長于作品中所寫到的那類小鄉(xiāng)城,我的祖父,父親以及兄弟,全列身軍籍;死去的莫不在職務(wù)上死去,不死的也必然的將在職務(wù)上終其一生。也許正是沈從文祖輩幾代軍人品性的薰染,和家鄉(xiāng)小城山水的陶冶,使他對士兵和農(nóng)人是那樣熱愛。雖然他自己沒能成為一位戰(zhàn)士馳騁沙場,但他用自己心愛的筆,把他的父老鄉(xiāng)親和家鄉(xiāng)寫得是那樣出色。多年前,當我讀著沈從文如詩如畫、如歌如吟的小說時,我曾在心中感嘆: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啊。同此也就對沈從文生出一種不可言狀的仰慕和崇敬。在石碑前留影后,繼續(xù)往上攀登,可找了很久,始終沒有見到沈從文的墓地。我們看到山腰左邊有一對男女,便問他們哪里是沈從文墓地?他們說正在尋找呢。我們四處尋找,終于在一片樹蔭遮蔽的地方找到了又一塊石碑。這是一塊天然的七彩石,形狀既不是長方形,也非正方形,石塊上寬下窄,好像未作任何的雕飾,石塊上刻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彭東明說:這可能就是沈從文的墓地。我真有些吃驚!我曾經(jīng)揣想:沈從文的墓地一定別具一格,不同凡響,嗶竟是一代文豪?。】蛇@里沒有浩大的墳瑩,也沒有任何標記,僅一塊天然七彩石碑而已。我怎么也沒有想到,當代文學史上頂尖級巨人的墓地竟如此簡單,這在世界上恐怕也是獨一無二的墓地了。肅立在沈從文先生墓前,我深深地鞠上幾躬。下山的路上,我一邊數(shù)著臺階,一邊心里思索著。數(shù)到86級最后一級臺階時,我終于明白了沈從文先生的良苦用心。選擇這樣的地方和方式作為歸宿,不正是與沈從文先生崇尚自然、儉樸、寧靜的人生觀達到高度和諧統(tǒng)一嗎!我回頭望一眼寧靜的聽濤山,心中充滿了崇敬和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