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o,No……”的聲音隨著笑聲漸漸遠去
家族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明白,保住了這片小小的綠蔭,也就保住了我們家族生存的命脈,保住了家園的昌盛和久遠
因而,一百年以來,在故鄉那一大片赤裸裸的紅土丘陵深處,總有一團醒目的濃綠,一片生機逼人的蔥蘢,始終在呵護著這片旱象環生的土地,滋潤著我們的生存環境,哺育著我們的生命與心靈
男孩女孩小學五班級了解,他對她望而生畏,每天都找她打鬧,其時候的兒童們都不懂什么是戀情,只領會談愛情與愛好,誰愛好誰,誰與誰談愛情了
女孩被傷害了男孩去報恩,女孩憂傷了男孩就坐在左右伴隨,男孩睹咒會從來保護著女孩
那場愛情也一樣,經過了火熨血澤之后,突然間象極了失血的水母
如果說《潮濕》纏繞的密度還不夠的話,那么我想,《驚馬》纏繞的密度就比較飽和了
我感覺,王曼玲小說里這種飽和的纏繞,來自于兩個方面
一方面來自她作為女性作家天生的細膩
包括細膩的感受感覺,細膩的記憶想象,還有細膩的語言天賦
二是來自她對細膩的看重
很多作家都有做細活的天賦,尤其是女作家,但她們未必有意識,未必看重
他們看重的更多的是語言所負載的意義
我個人認為,過分看重意義的小說、或者說“重小說”已經過去,小說越來越看重的是些“輕”的東西
這些“輕”可能很玄,也可能很樸素,但它們未必真的就輕
人類存在的意義從遠古到現在并沒有多大發展,文學乃至所有藝術表達的東西一直都是比較單純的,變化最多的是表達方式和形式
在《潮濕》和《驚馬》里,我已經發現了這樣的“輕”
自古以來,女性在手工方面都很有天賦,比如繡花、織布、織毛衣等等
讀王曼玲的小說,我就感覺是在欣賞一雙繡花鞋
不是一般的繡花鞋,是裝滿故事的繡花鞋
好小說就是繡花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