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前 灰雕圖片承諾守信 恒發古建筑[恒發古建筑160161c]內容:
歷史
灰塑工藝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就已經存在。此后,明清兩代的灰塑較為盛行,尤以祠堂、廟宇、寺觀和豪門大宅用之較多,因此,逐漸形成了這門特別的民間手工行業。
民國至新中國成立,灰塑得到了嶺南繪畫和雕塑藝術的熏陶,經過不斷探索和積累,技藝水平得到了傳承和提高。在廣州地區出現了一批灰塑藝人,如布輝、邵耀波、潘達生、潘悅生、梁棉等,
2、在相應的建筑位置打入鋼釘,用銅線在固定位置扎制造型骨架。扎制時要考慮骨架承受能力,以及結構問題,旨在保證成品的牢固性與結構的嚴謹性。
3、骨架定好后可以用草根灰進行di一次批底。往骨架上包灰,每次不能超過3厘米厚,而且每次包灰要間隔1天。同時每次包灰前都應將次的草根灰壓緊實。依此類推,層層包裹,直至灰塑的雛形成型。
灰塑是廣東傳統建筑特有的室外裝飾藝術。它以石灰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紙,經反復錘煉,制成草根灰、紙根灰,并以瓦筒、銅線為支撐物,在施工現場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礦物顏料而成。
南安寺始建于明朝萬歷九年,清道光五年重修(上殿柱石勒有“明萬歷九年鍾子明立、清道光五年重修”字樣足資證明),迄今長垂四百二十余載,可謂歷史悠久。雖歷朝興替,戰qv紛擾,古寺仍然香火鼎盛,長盛不衰,到今已發展建筑面積五百四十多平方米,分上下大堂,左右橫宇,計僧房五間,大廳一間,小餐廳一間,廚房一間,倉庫一間和集福用的廚房一間,寺周圍尚有空地四百八十ba平方米。其子邵成村15歲隨父學藝,得父親言傳身教,今已二十多年,現活躍在珠三角建筑工藝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