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深秋,《黃河詩報》主編桑恒昌老師去臨清講學,我也應邀前往了
在當晚的迎賓晚宴上,時任臨清文化館館長的王子華老師作陪,另有諸多臨清文友,席間暢談藝術與人生,也談了臨清的歷史沿革與現狀
當時王子華老師的小品正火,已分別在省電視臺與中央電視臺榮獲大獎,正處藝術青春期,他作為我的茌平老鄉,我既深受鼓舞,也別有一番家鄉人的自豪
按同是故鄉人的文友劉北說:“大家沒給咱茌平人丟了臉面
”是的,憨厚率直的茌平人出了門,代表的就不是自己一個人了,也不能給家鄉人丟人啊!就應該像王子華老師、劉北老弟,還有更多的在天南海北的茌平人那樣,為家鄉人爭氣爭光啊!
我們沿著彎彎山路繼續登山,來到了第一瀑,不知誰喊了一句:“鉛筆!我的鉛筆!”是啊!在這干旱的季節里,纖細的瀑布,飄搖下來,形狀筆直卻又有韌性,纖細、輕柔,讓人頓生憐意
在此頓足停留照相
走不多久,轉過一個山角后,遠遠的便望見了第二瀑高高的掛于眼前,細細的水流淌過一段坡度較小的山體后,便從突起處揮灑而下
一彎淺淺的潭水,從濺落處擴散開來,似翡翠鑲嵌其中
這瀑并不壯觀,看起來卻是那么的清亮、那么的純粹、那么的透徹,晶瑩、清澈,這可是純天然的礦泉水了,我用手捧起水喝一口,涼涼的泉水帶著甜直沁肺腑
站在瀑布下,清新的水氣迎面撲來,摩挲著我的面頰,輕繞在我們的腰間,做個深呼吸,沁人心脾,池里的魚自在的游著,好不悠閑!潭邊,一位山民大嬸在簡易的草亭下,賣著涼茶,那淳樸的微笑,是山里人所特有的,卻或多或少的有一點讓人不喜歡的地方,許是商業意識玷污了這一片圣土的原因吧
父母辛苦一年,養大了兩頭豬,家里的舊家具也換了幾樣,屋內暗淡的墻壁,被父親重新刷了白,唯獨廚房里面的火塘和母親熱水的熱壺,沾滿了厚厚的灰,以待我回來刷洗干凈
父親還是習慣性喝二兩酒,母親則是絮絮叨叨的叮囑我的終身大事
以前總覺得他們嘮叨,不夠睿智,現今哪怕是聽他們說著最普通的八卦,也覺得無比幸福
那些安靜刻苦刻苦,最后一命可驚
那些寧靜細水流長,結果飽經風霜
那些折騰翻來覆去,最后諸凡順遂
那些感化驚天動地,結果工作有成
11、遇到喜歡的人,面無表情擦肩而過都是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