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一生只照過一次相
她不識字,也認不得錢,她沒有機會將自己年輕時的模樣復制下來,留給子孫作最后的懷想
我保留的記憶永遠是奶奶年老時的模樣,她過去的樣子是一個謎,我無從想象
有一天村里來了一位照相的師傅,我母親讓她給奶奶照了一張,坐在院子里的一條長凳上,穿著一身青黑的土布衣服,頭上纏著同樣青黑的包頭帕
奶奶的打扮絕對符合照遺像的要求,為了死后不至于驚嚇別人,奶奶張著一雙空洞的眼睛,一個勁兒地盯著鏡頭笑
奶奶明白這將是她留在這個世上的最后微笑,所以她笑得很甜,還帶著一絲神秘
我母親的意思,萬一她老人家某一天百年歸山之后,布置靈堂要用,發喪的時候要用,還要讓兒孫端著遺像跟著棺材上山
母親對奶奶未來的后事想得很周到
在奶奶還不到五十的時候就為她準備好了棺材,六十歲的時候給她修好了老宅,奶奶的壽衣,姑姑他們一年縫一套,堆了滿滿的一大箱子
而奶奶最終活到八十多歲,如果不是意外,她還會繼續活下去
對于奶奶的死,家里人早就萬事俱備了
可偏偏死的時候找不到她的照片
我老是憧憬著遠處、海邊、夕陽、煙花而在我歷次靈機一動想去追尋優美的功夫,我的冷靜總會壓服我,全力、維持、勝利之后才有本領去探求美
我跟小搭檔們拉發端,一面面臨這大水有些畏縮,一面激動著成果這么多小魚
與魯迅關聯最緊的,當然在魯迅路一帶
剛從解放路轉彎,就是魯迅廣場
先生凝神端坐,暗黑的銅色,眉眼間的堅毅,都是早已諳熟的
先生深邃的目光,穿透時空,那眼神里,似乎還有掩抑不住的憤憂:“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
”莊重的在雕像前留了影,算是了卻一樁宿愿
我們全家的鞋墊兒都出自母親之手,她把布料的顏色精心搭配過了,即使沒有繡花,也很是漂亮可愛
生活在飛速變化著,像蘋果等的地位也漸漸不同了,但親情牌的鞋墊兒卻依然溫暖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