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廢墟前的隨想 走進故鄉,我總要走到村外的那片廢墟前,望著天上悠悠的白云,尋找那段我并不曾經歷過的往事
這片廢墟如今長滿了青草
偶有蟋蟀和地虎經過,給這片早已被人遺忘,只有寂寞陪伴的土地留下一絲絲的聲響
它的斷壁殘垣足以顯現它年齡的久遠,而上面的青苔也留下了歲月的痕跡
它在村人們心目中,已沒有任何的價值
而我一次又一次地走進它,就為了再看一看墻上的幾個碩大的黑色繁體字——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
這幾個字已被歲月的風風雨雨敲打的斑斑駁駁
每次走到它的跟前,我總是佇立許久許久,想得很遠很遠
毛主席,毛澤東,一個曾經讓世界震驚的名字,是他,讓一個時代沸騰,讓一代人振奮
他的功過自有著歷史去評說
我所感嘆的是歲月的力量,它將鮮活變成陳舊,將陳舊變為遺忘
想當年,毛澤東發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豪邁的吶喊時,他可曾想過,他的今朝會成為后人們久遠的記憶,會成為過去歷史,甚至連他自己也成了人們記憶的一部分,歷史的一部分
漸漸地,歷史被塵封,記憶被遺忘
當我們打開歷史,看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豐功偉績時,我們會感覺那些距離我們很遙遠,很遙遠
遙遠像是一段傳說,一個傳奇
他們已經淹沒在歲月的長河中
而眼前的這幾個字還在證明著毛澤東要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真實許多許多
他屬于剛剛失去的時代,在現實中,我們還可以聽到這位巨人吶喊的回音
當我稍稍清醒后,我聽到了身邊擠著的人的低語
放了學,他從學校里回家,路過板栗樹下,我們正在打板栗,他說給我屋里的小把戲一些板栗好嗎?他們餓這東西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世界史地巨著《海國圖志》,是東方各國人民了解西方和抵抗西方第一流的寶貴典籍
魏源所提出的抵抗侵略的兩大綱領:“以夷制夷”和“師夷長技以制夷”,是中國社會內部經濟發展趨勢的反映,也是七八十年代改良派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經濟觀點的媒孽
它的孤憤之處在于,一方面,魏源雖然深明“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積患”,但人心的積患究竟是什么,魏源并不明確,只是朦朧覺得社會存在巨大的思想危機,他的“經世致用”,是這種思想危機無法找到出路的一種形而下的突圍,在這一過程中,魏源是孤憤的
其次,魏源在晚清的政治格局中,大半生都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幕僚,五十多歲還在參加殿試,五十六歲始任揚州府興化縣知縣,他一直游離在晚清政治格局之外,他的改良思想固然偉大,卻不免意興闌珊
第三,五十年代太平天國的革命風暴沖決了一切補救改革的幻想,魏源的改良思想被擠到時代思想主流的幕后,他參與了反對太平天國的戰爭,但思想墜入一種不可解脫的矛盾:對式微沒落的清王朝的絕望和對太平天國運動的困惑恐懼
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時間的年輪已進入到公歷2006年農歷臘月
一進入臘月春節就在眼前,寫了幾篇有關春節的系列散文,提交論壇,希望各位名家文友多提寶貴意見,以提高自己
今天發第二篇《文化年》》
一個人的汗水滴到麻雀的夢想里,和一只麻雀的驚疑在一個人的夢想外,誰能離開誰,誰又離不開誰?這就如我和一些人的關系,今日,可能很陌生,明天,可能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