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亮點:一元麻將微信“群”—tt552662—vy23547—【930229533】客服QQ464870180—客服微號! 2.特色:廣州紅中一元一分正規麻將群、一元一分 3.類型:(1-2元紅中麻將)(爆炸碼)--(2人跑得快) />小引 一個極小的庭院,低矮的圍墻,兩層樓的木屋,從木屋前檐柱到圍墻僅兩步余。這樣的庭院在別的地方太小、太一般,在官舟寨倒也特別,因為寨子里的人家極少做院子,都是敞開的木屋。 這是父母在官舟寨的院子,我也為之付出過。這棟木屋本是生產隊的糧倉,還沒修造成就分田到戶,集體的倉庫也沒了意義,只好將房子連地皮處理給私人,標價1280元。那時,于農民而言,這個數字是個天文數字。在剛剛解散的集體里,出一天工才二毛多錢,按這個收入計算,憑一個人的勞動報酬,不吃不喝要16年都能積攢這筆錢,如果是兩個人的報酬要8年,可是人還得吃飯、穿衣。誰也不敢冒這個險。父母一合計,家里住房緊缺,日子應當會好起來,還是冒這個風險,買下這棟糧倉。當時,父母手上沒有一文錢,每個晚上跑親戚朋友家講好話,這個50塊,那個30元,張三100塊,李四200元,終于湊齊了。父親用小學作業本記了滿滿一本借款帳。令人欣慰的是日子真是好起來了,分田到戶后,父親由民辦教師轉為公辦,工資一分不留交給母親集中保管;在父親和我的幫助下,母親種田以糊口外,還多養豬出售,耕管好山林多賣茶油、桐油和木材,我們幾年功夫就還清了債務。我和父親,砍木頭、鋸木板,把房屋修繕好。我離開官舟寨后,父親修了圍墻,有了一個小小的院子。藿香 不知是藥還是菜,藿香在我家是一味鮮活的香料。 藿香站在一個庭院角落,不是很暴曬也不是很陰涼的地方。四方的稈,讓我覺得它是一種特別的草本。葉子永遠是翠綠,無論老還是新。葉面起伏不平,后來我坐飛機鳥瞰阡陌時,我感到藿香的葉面其實是大地的縮影。它是不是一種蘊含著著太多東西的神草?這讓我對它肅然起敬。 剛剛分田到戶時,家里還只解決了吃飽肚子的問題,父母將一部分菜地改種小麥,把小麥加工成面條,用以調換口味。那時,沒用肉做臊子,也沒什么佐料,父親就叫母親采幾張藿香葉,洗凈,放下。這清水面,竟然清香甘甜,如此效果仿佛被施了魔法。 聽父親說它是一味藥。后來,我查過父親的藥書,說:藿香,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長心形,花紫藍色,瘦果倒卵形。莖和葉有香味,有清涼解熱、健胃止吐的功效。 我仔細觀察過藿香,它的花和果實實在小得常常讓人忽視。可是,它只需要奉獻幾片葉子就讓我的面條這么好吃。 我沒事時候常常盯著它出神,然后可能會摘下一張葉子,揉爛,放到鼻子底下聞,那香氣讓我久久迷醉。2005年8月8日紫蘇 三月剛剛進來,小院里的角角落落里就泛出了一層紫色。沒幾天,紫色的小苗苗就長起來。看著這些可愛的紫精靈,我念著:紫蘇,紫蘇…… 紫蘇長大了也不改變顏色,還是那樣一個勁地紫,在太陽下泛著紫光。這樣特別的紫讓我認真地看它,紫的葉子,紫的莖干。后來,有朋友告訴我說:紫色是高貴和憂郁的顏色。可是那時,我并沒有看出它的高貴和憂郁來,它在我的庭院的角落里與一些平常的野草一樣,過著平凡的日子,矮矮的,緊依著土地,并不曾想過要長出藤蔓來攀上高枝去。沒有誰去澆水和施肥,它們自生自滅,甚至見得它們多了,我對他們常常熟視無睹。 想起它們的時候,是家里有魚吃的時候。其時,父親就采一把紫蘇,與魚一起清燉。滿屋里彌漫著魚和紫蘇的香氣,我的喉結便扯爐一樣上上下下奔跑不停。我見到熱氣 騰騰的缽子里,紫蘇像一些水草纏在魚的身上,為魚做最后的祭奠。我顧不得這么多,母親開飯的口令一發出,我便餓鬼一樣,連魚帶紫蘇一起吃下。因為紫蘇,魚的腥氣沒有了。我愛上了紫蘇這種說不明白的獨特的味道。 從小,我知道紫蘇入藥的。我的家族里有幾個藥匠,我自小體弱多病,他們讓我吃了不少紫蘇,洗了不少紫蘇水澡。藥書上說:紫蘇,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方形,花淡紫色;種子小,通稱蘇子,可以榨油;葉子卵形,紫黑色,嫩葉可食;種子和葉子可入藥,有鎮咳、健胃、利尿等作用。我要感謝蘇紫,那時家里相當困難,買不起西藥,紫蘇這樣的草藥讓我活下來。到如今,我對紫仍是充滿了敬意。 我和父親特別喜歡吃紫蘇,經常把它弄成一道菜。我們采來一把紫蘇葉切碎,搗爛一些山蒼籽和蒜籽,一起放到鍋里稍炒一下,起鍋便可食之,可以生津開胃口、降暑防感冒、健胃治痢疾。母親和弟妹們不能接受紫蘇的氣味,不會吃這道獨特的菜。 紫蘇還是年年在小院的角落里紫著,我離開了官舟寨和紫蘇,如今只有父親一個人還常常吃一道叫紫蘇的菜。2005年9月18日瓜棚 搭一個棚架,種下一些種子,春天就在庭院一角綠起來。 夏天隨后蓬勃在那里,苦瓜、南瓜躥上去,西紅柿也躥上去,密密的葉子層層疊疊,陽光被隔在外面。白玉雕刻一樣的苦瓜一條條懸掛在那里;用黛青和淡綠編織花紋的幼小南瓜,油亮油亮的,散發著動人的生機;古董一般的成熟南瓜蹲在棚架上或懸在棚下,不動聲色,卻誘人;紅的、青的西紅柿擠在葉子間,有點向主人爭寵的味道。三只大雞伏在泥土里,抖動著身子,弄出一個個坑來,便在土坑里洗著泥土浴,六七只毛絨絨的小雞,用幼小的爪子翻著泥土,找些蟲子吃,有時為爭吃蟲子要小小地打一架。 瓜棚為坐西朝東的木屋遮擋著上午和中午過于炎熱的夏陽。因為涼爽,堂屋門口成為閑坐和聊天的良好場所,熱天常常聚集著官舟寨沒事的人。 灶火快要燒起來的時候,母親伸手摘下一些西紅柿、苦瓜或者嫩南瓜,洗凈,切片,烹調,一道菜就成了。它們從瓜棚到餐桌的路程這么近、歷時這么短,怕只有這樣的農家都能做到。后來,我想:要是有砍瓜,是更有意思的,要吃就到瓜棚下找一個砍瓜用菜刀砍下一截,拿去炒熟便是。改天,再接著砍。可惜,沒有。現在,怕是要建議父母種上一株砍瓜了。2005年8月9日某會場魔芋 魔芋長在瓜棚下的蔭涼里,只有細碎的光斑都能見到它們。 魔芋的“魔”字也寫為“磨”,當然是說它的加工過程是要磨的。但我喜歡“魔”字,因為它們有一種濃郁的魔幻的氣質。 春天,它們從地里伸出一只手來。那是一只有著蛇的花斑一樣的手,讓人有點畏著它們。那手高高地舉起來,然后把緊握的拳頭展開成手掌,每個手指也滿是陰冷可怖的花斑。它們真是一種陰冷的生物,在那樣陰暗的地方也能把稈長得和我的手臂般大,把葉子也伸展得像一個翻過來斗笠,只不過好像被剪紙師剪得支離破碎了而已。 我有點畏懼地遠遠看著它們,猜測:地面上能有這樣大植株,地下的塊根會有多大呢?于人類而言,關注魔芋,更主要是關注其地下的塊根,那是人們愛吃的食物。記得有個資料說:魔芋食品營養豐富,香脆可口,味覺鮮美,久煮不糊,具有降脂、降血壓、開胃、通便、抗癌功用。這使得魔芋大行其市。 終于到了冬天,它們的莖葉黃萎了,被割去做了豬食。 我迫不及待地拿來鋤頭,挖地刨土,將一個個魔芋刨出來。它們列隊于地上,仿佛等待檢閱的戰士。它們全身黑黑的,相貌過于丑陋,只有頂部中央的芽在黑殼中露出一些嫩綠來,我更愿意把它們抗日戰爭時期的地雷。其大者僅比臉盆小,小者也有菜碗大小。當然,還有更小的,是它們的根上長出的小黑珠珠,那是它們的兒女,將來也是要長大的。 母親吩咐:這魔芋相當麻,磨的時候,人直接觸著,很多天都會麻得受不了,像火燒著和蟲子咬。按照母親教給的方法,我洗凈魔芋,在盆子里弄好有些解麻的草木灰水,織一個粗糙的篾搭子擱在盆子上,用塑料袋套好雙手,磨起魔芋來。因為免不了手要直接觸著魔芋汁,磨嗶,手已經說不出的不好受,麻木,灼痛。我管不了這么多,去砍來杉樹枝葉,與魔芋、草木灰水一起煮。我知道,杉葉也是解麻的。 這么讓人難受的魔物,先人們怎么知道用那么復雜的方法來對付?除了先人實在聰明外,怕也因為太遭餓了,想盡一切辦法要把所有能吃的東西開發出來,這是逼的。 剩下的魔芋蒂,像個個小小的茶杯蓋。望著失去身體大部的它們,我覺得它們一定很疼痛,倒是那些芽苞生機依然、精神很足。想著它們,看著它們,我竟然忘了手上的難受。 在煮魔芋的間隙,我把身殘的它們和它們的兒女埋到瓜棚下的泥土里。明年,瓜棚下,又會長出許多手來,當然開始一兩個并不大,以后這些手會長大,地雷也會長大。 晚上,吃著純正的魔芋,覺得像是吃鮮嫩的魚,卻又比魚多一點特殊的味道,魔幻的味道?我說不清,只覺得很好。 遺憾的是,我再也沒有親手磨過魔芋,雖然常吃市場上買來的魔芋片,但這種加了淀粉的東西讓我很失望,讓我更加思念我官舟寨的魔芋。2005年8月9日某會場 一切寧靖的貨色都是逼近犧牲的貨色。 。我問她的工作去向時,她說走遍天下哪里也沒有家鄉好,城市里喧囂污染,盜匪橫行,人情淡漠。她以后就回來。看來她說的是真心話。 建國五十多歲了,也不顯老,精精神神,快快樂樂,不知老之將至,飄飄然如神仙……我說:建國,你這個人算是老來福了。他說,是的,千里做官,為了吃穿,沒有煩惱的事兒,一個人再能求啥呢? 十幾天一晃就過去了。我得離開這個美麗的山村了。我得又去那個城市更疊榮辱,案牘勞形了……望著這個綠蔭掩映的港灣,我真想問建國: 我退休后想來你這兒,你答應嗎? 17、把學習的功課變成刑罰,我們才感到痛苦,不妨愉快地接受,笑著去應對它那它就只是我們的功課。學好就行了。 蹉跎歲月,也有靜美,匆匆時光,清淺無恙。我們總抱著一股戚戚如水的才思,用文字細描風景,旖旎情懷。那些美麗的時光,撥動了心底柔柔的情懷,那些暖暖的微笑,浸潤著云月里的浪漫,我們只有靜靜的聆聽歲月的風鈴,感受著愛的別意。慢慢咀嚼著深情和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