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交流)一元一分廣東紅中麻將群《歡迎打擾》
展會日期 |
2022-03-01 至 2025-03-28 |
展出城市 |
韶關市 |
展出地址 |
(麻將交流)一元一分廣東紅中麻將群《歡迎打擾》 |
展館名稱 |
(麻將交流)一元一分廣東紅中麻將群《歡迎打擾》 |
主辦單位 |
(麻將交流)一元一分廣東紅中麻將群《歡迎打擾》 |
展會說明
%D%A 1.亮點:紅中麻將跑得快微信“群”vy23547-- tt552662---930229533—認準Q微同號靚號其他都是冒充!備用QQ:464870180 %D%A 2.簡介:廣東紅中麻將--四川血戰麻將--二人跑得快1-2元“群” %D%A 3.類型:1塊川嘛血戰麻將,一“元一分紅中癩子麻將,一“元一張二人跑得快15張 %D%A 余和鄧是男生,他們也是對我好的。 /> 單身母親三部曲第一部 枯葉蝶 言子 她首先是一個女人,其次才是一個母親。 ——題記 第一章 1 1963年的冬天,槐花挺著一個大肚子走進了她二姐槐楊的家。槐花背著一個洗得發白的地質包,是她男人從地質隊帶回來的。槐花平時是不背這種包的,她嫌難看。一個布口袋吊在背上像什么!槐花在鄉村是一個時髦的少婦,她男人每年探親都要給她買件好看的衣裳回來,弄得鎮上一些愛美的姑娘都很羨慕槐花,找上門要槐花的男人幫她們帶衣裳。槐花不拒絕,很熱情地答應她們,這也滿足了槐花的虛榮心。像槐花這樣愛美的女人都是有虛榮心的,對男人拿回來的地質包,她是不屑一顧,丟在墻角看都不看一眼,讓灰塵把它塵封起來。槐花從墻角的一個背筐里找出地質包時,已經不見它的真面目,拿到井邊用了三盆水才把它洗干凈。如果不是想著要裝她和嬰兒的衣裳,槐花是想不起要用它,也不會去用它。一次生育,被涼在一邊的地質包派上了用場。這個地質包槐花的男人在地質隊用了很多年,領了新的,槐花的男人就把舊的拿回來。 槐花的母親是要送她的,臨走的頭天崴了腳,腳踝又紅又腫,床都不能下。母親叫槐花的哥哥送槐花,哥哥說跟人家說好了有事情,分不開身。母親在床上嘆了一口氣,說,我是沒法走,走得哪還要你送她!你們都是我生下來的,她是你妹子。槐花說,媽,你們都用不著送,又不是千里萬里,還要人送。母親說,我是怕,萬一,萬一,你一個人在路上咋辦?槐花說,預產期還有幾天,哪會!母親說,你男人也不回來,找這樣的男人是名義上好聽,有啥用,關鍵時候連手都搭不上!槐花不再接話,這個時候,她是盼著男人回來的,生育的人,有男人守在身邊才踏實。但男人走不了,一個月前,男人就在信上告訴了槐花。 槐花一個人上路了,地質包里雖然裝的是她和嬰兒的換洗衣裳,她的背還是被壓駝了,而她的肚子,像個怪物一樣高高挺起,覆蓋了她的胸,連她的脖子也快被覆蓋了。槐花這個時候看上去就很丑陋,也很狼狽。一個快生產的孕婦,前后都馱著一座小山,再美的女人也會變丑。仔細看,還是能看見槐花的臉上透著一股美,這種美只有懷孕的女人才有。那布滿孕斑的雙頰散發著光環,像明凈天空上的一縷陽光,陽光下是善良、慈愛、幸福、安詳。走在路上的槐花就像一個圣母,這都是因為要做母親的緣故,這個時候的女人又是最美的。 彎彎曲曲的石板路又長又窄,槐花的雙腳踩在上面反彈出脆生生的聲音,如空谷回聲。接近中午,槐花才走到馬鳴溪渡口,渡船已經開走,劃起層層波浪。槐花把地質包放到公路邊,看著寬大結實的鐵船慢慢靠岸,船上的人一個個離開甲板,汽車慢慢啟動了,一輛接一輛開上公路。船空了,要過河的汽車和人群又上了大鐵船。槐花看著渡船轟隆隆走近時,蹲下地背起了路邊的地質包。一輛又一輛大卡車開上了渡船,槐花也隨著最后一輛大卡車走上了渡船,她那笨重的身體擠在龐大的卡車中間,招來了船上人的眼光。 過了河,槐花還要沿著公路走十華里才坐得上開往柏溪的公共汽車。 2 柏溪是一座象模象樣的縣城,橫七豎八有四五條街。緊靠金沙江。縣城人吃的水是金沙江水,縣城人洗衣裳鋪蓋也是去金沙江邊,拎著一個大木桶,穿過大街小巷。縣城里有樓房,房頂蓋的是紅瓦,樓層是用木版鋪的,兩層的居多,三層的就少了,四層的沒有。這些樓房都是公房,居住者來自各階層,無職業的市民、工人,唱戲的演員、國家干部都有可能居住在一幢樓上。槐花的姐姐槐楊就居住在這樣的樓房里。槐楊的丈夫是一家工廠的工人,槐楊是干臨工的,東一下西一下沒有固定職業,起早貪黑很辛苦。槐楊的樓下住的是公安局局長,他夫人在國營館子賣飯菜飄,又胖又黑,看上去和公安局長一點也不般配。槐楊的兩隔壁,一家是政府官員,男的在縣政府供職,女的也是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他們生下四個男孩,個個都長得標志。另一家是雙身職工,男的在國營肉店賣肉,女的是百貨店的售貨員,是一對年青的夫婦,新搬來的。煮晚飯的時候,她們坐在樓道里擇菜,聊著柴米油鹽,相互通一些信息,都是和日常生活有關的。槐花背著地質包,挺著大肚子走上樓時,三個女人都看見了。官員太太說,槐楊,你妹妹來了。說這話時,槐楊已經看見了槐花。賣百貨的女人又補充一句,你妹妹來了。槐楊丟下手里的菜,去接槐花背上的地質包。槐楊說,沒人送你?槐花說,媽的腳崴了,走不得。槐楊說,哥呢?槐花說,他說他有事。槐楊說,一個農民又不像工人一樣坐班,有啥事?和尚搞道士!也不想想,路上發著了喊哪個!槐花說,我這不是好好的嗎?隔壁的兩個女人就問槐花好久生,說槐花了不起,快生了,還背著東西走這么遠,一點事都沒有。槐花說,鄉下人,粗活做慣了,經得起折騰,不像城市人嬌氣又金貴。槐花說這話時,想起一路上都有人看她,像看怪物一樣。有兩次從兩座大瓦房下走過,一群討厭的小男孩追著她喊,懷兒婆!懷兒婆!懷兒婆!直到她轉過一道山梁,他們才停止喊叫。這些從娘胎里出來的男孩,大的也就十一二歲,小的四五歲,他們懷著一股邪惡的心態嘲笑槐花,卻不知道他們就是從懷兒婆的肚子里鉆出來的,還以為自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坐在公共汽車里,走在大街上,許多目光投向她,槐花看見他們的眼睛在說,一個快生的女人,怎么獨自在外面走,還背著一個沉重的包,她的家人呢?槐花看見這些目光,感到自己很孤單。 飯擺上了桌,兩碗蔬菜一碟咸菜。槐楊喂著兒子的飯,勸槐花也先吃,說是走了一天的路也餓了。槐花說不餓,過河時進面館吃了一碗面條,等著姐夫回來一起吃。倆個人說著話等著槐楊的男人回來吃飯。 屋子里照著灰黃的燈光時,槐楊的男人回來了。他們開始吃飯,沒有言語。槐楊的男人是一個少言寡語的人,倆口子沒有多少話說,槐花在姐夫面前就更找不到話說。吃完飯,槐楊的男人坐在桌邊抽煙,槐花幫著槐楊收拾碗筷。 雖是一座有模有樣的縣城,也是寂靜的。每天的公共汽車只有宜賓的來來去去,開到城門口,從不進城。街上走來走去的人群,難得看見一輛車,連自行車都很希奇。有時一輛卡車,一輛吉普車從街上一晃而過,鳴著喇叭,驚起一路塵埃,使這座小城有了一些現代文明的氣息。大人們是不喜歡這些車的,說是防礙他們走路,高揚的喇叭使他們說話的聲音提高了八度,飛起的灰塵鋪滿了他們涼在屋檐下的床單被子。只有孩子們喜歡車,有車從大街上飛過,他們很驕傲,心里有一種滿足。人們的夜生活是看電影,有新片子上映,全城的人都要擁進電影院。電影也放不長,十點鐘散場。有新片子的夜晚,散場時,人們從電影院出來,大街上是黑壓壓的人流,他們議論著觀看電影后的感受,臉上是滿足和幸福。寂靜的小城,這個時候也很繁華。待人流都走回了家,小城又歸于沉寂。沒有新片子的夜晚又是另一回事,大街上走動的人不多,人們早早的上床,睡一個好覺第二天清早接著忙生存。小城的人,是盼著天天都有新片子的,看電影對于他們來說是過節,這縣城也在過節。他們等啊盼啊,十天半月才看得上一部新片子。大人孩子相互轉告,空氣里流動著歡樂,人們的心情也因為有一部新片子變得好起來,內心充滿了活躍,那是他們生活的希望,等待的希望。有等待就有希望。 收拾完嗶,槐楊對槐花說,我們去看電影吧,新片子。 槐花的心里浮上了一層快樂,她是喜歡看電影的,也喜歡追求文明的生活。她找一個吃國家公糧的男人,是因為她對生活有某種向往,也想過上文明的生活。 槐楊的男人不去,他也不帶孩子,槐楊和槐花帶著孩子進了電影院。 散了場,槐花跟著槐楊走在喧囂的人流中,看著街道兩邊的路燈,想這樣的生活真好,她向往的就是這樣的生活。但她嫁了一個吃公糧的男人也過不上城市生活,生孩子身邊只有一個姐姐。槐花心里的快樂有些茫然。 3 夜半,槐花的肚子疼起來了。她趕緊從床上起來,洗了頭洗了澡。坐四十天月子是不能洗頭洗澡的,說是要得病。她在進醫院前把自己洗干凈好躺在床上熬過四十天的歲月。槐楊把正在熟睡的兒子丟給男人,送槐花去醫院。街上一片空曠、寂靜,沒有任何行人,灰黃的路燈照著灰蒙蒙的房屋,照著她們寂靜的身影。冷風從江邊吹過來,絲絲涼意貼在身上。小城的人在夢鄉中沉睡。槐花的肚子越來越疼,有時疼得她沒法走路,要蹲在街邊息一會兒再走。就這樣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槐花在槐楊的攙扶下來到了醫院。 槐花在醫院里喊叫了兩天也沒把孩子生下來。槐楊回家給她拿吃的,她就一個人在醫院喊叫。她喊著說,這孩子我不生了,這哪是生孩子啊,是要人的命!槐花這個時候就想死,死才是惟一的解脫。槐花疼得不行時想,死都比生孩子好!第三天中午,槐花在縣醫院的產床上生下了她的孩子。孩子落地,槐花的疼痛立即消失,渾身上下里里外外一陣輕松。她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感到這一生從來沒有這樣輕松、自在過。這種輕松是大痛之后的輕松,這種自在是大痛之后的自在。是大難不死起死回生的安寧和幸福。槐花虛弱地躺在產床上,幾天的疼痛和在產床上的掙扎已經耗盡了她的精力,她此時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但她很安寧很幸福。她躺著,非常虛弱地享受著她大痛后的安寧和幸福。她聽見醫生說,是個女孩,六斤八兩。槐花這時笑了,像圣母一樣露出了燦爛的蒼白的笑容。是個女孩她也高興,第一次做母親,生男生女都一樣。槐花是想生一個男孩的,第一胎生下一個男孩,她這個生在鄉下長在鄉下的女人就打了一個大勝仗,即使以后生下一串女子,她也不是生不出兒的女人,在鄉鄰面前她也是個能大聲說話,挺起腰桿走路的女人。槐花沒有為生下一個女孩遺憾,她相信自己還會生下一個兒子,說不定下一胎就是一個兒子。 在醫院住了幾天,槐花和槐楊抱著嬰兒又回到了槐楊的家。槐楊的男人看都不看孩子一眼,他連自己的孩子都不喜歡,別人的孩子就更不喜歡了。一日三餐,都是槐楊在照顧月母子和嬰兒,槐楊還要照顧男人和兒子,槐楊一天到晚就沒有停歇的時候,晚上也是忙得很晚。男人是不插手的,男人早上出門晚上回來,吃了晚飯坐在桌邊抽煙,看不慣了還要罵幾句。罵槐楊懶,不會收拾,把個家弄得亂七八遭。槐楊也不示弱,槐楊還嘴道:哪個懶了?哪個懶了?哪個把這個家弄得亂七八遭?槐楊的男人說,你說是哪個?還是我?倆口子你一言我一語吵著,有幾次差點打起來。槐花睡在里屋的床上,聽著他們的爭吵,每一句都像針一樣刺在她心上。槐花想每一句話都是在罵她。槐花也不是白吃,她是繳了生活費的,只是勞累了槐楊,平白無故還要受男人的氣。有幾次聽著槐楊和男人吵嘴,槐花真想一走了之,又有哪里可去呢?槐花是沒有地方可去,槐楊家是她惟一可去的地方。槐花的哥哥有言在先,坐月子是不要槐花在家里坐的,坐滿月子再回去。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槐花嫁出去了但還不是潑出去的水,她還賴在娘家不走。她和男人沒有自己的房子,男人每月掙的那點錢又不夠修房子,槐花只能厚著臉皮賴在娘家。好在母親還在,哥哥一百個不高興,做臉做嘴,也還不敢把她趕出去。哥哥也是有言在先的,暫時住在娘家可以,不能同男人在家里同房,不可以在家里坐月子。這樣的家規是鄉下人自古以來約定成俗的,嫁了男人的女子在娘家干這些事會敗壞娘家人的風水,娘家人會走背時運。槐花不得不照哥哥規定的做,每年春節,男人千里迢迢回來探親,槐花只能和男人去宜賓做旅館,男人每年的錢都花在了旅館上。孩子,也是在他們做旅館時的產物,是他們漂泊中的產物。這個孩子還沒出生就經歷了很多,這似乎注定了她以后的命運。 這次母親也幫不了槐花,她不能為了一個槐花壞了一家人的風水和運氣,讓子子孫孫走背時運,槐花能坐月子的地方只有槐楊家。自槐花從醫院回來,總是聽到姐夫和姐姐吵嘴,姐夫每天吃完飯都對槐楊做過的事情百般挑剔。有時說飯煮得不好吃,有時說沒帶好兒子,有時說他的衣服沒洗干凈。也有為錢的時候,說他才交了十元錢給槐楊,幾天時間就沒有了,錢都用在哪里去了!槐花一句一句聽在心上,每一句都敲擊著她的心。她只能忍,忍到坐滿月子她就回娘家。如果后來不是孩子吵夜,槐花會一直忍下去的。 二十天后,孩子不安心睡覺了,到了晚上就開始哭,半夜三更也哭。槐花對她毫無辦法,給她奶她不吃,不停地哭。孩子的哭夜吵了一家人的睡眠,尤其是讓槐楊的男人不得安寧。有一天晚上,當他在睡夢中被孩子的哭聲驚醒時,他忍無可忍,沖進槐花的屋子說,你們還要不要人活?還沒走就得被你們先折磨死!孩子什么也聽不明白,哭得更厲害,槐花一點辦法也沒有,槐楊也沒有辦法,她抱起孩子在屋子里度步,一邊輕輕拍著她的脊背,一邊和她說話,孩子不理不踩,不為倆個女人作想,只管不顧一切哭。 槐花也哭,靜悄悄流著眼淚,她想,該走了。 槐花再也忍不下去了,不趕快離開槐楊的家她也會死。她寧愿死掉也不想再忍這口氣。 槐楊離去,槐花背著地質包懷抱嬰兒離開了小城。 嬰兒這時出奇地安靜,也許是哭夠了,在槐花雙手的摟抱下安穩地睡著,她不知道她和母親正在經歷一場漂泊的苦難。她睡得很香甜,在濃重又寒冷的夜色下發出了兩聲稚嫩又清脆的笑聲。槐花的淚水淌在臉上,一串又一串流著,沒有盡頭似的。黑夜里,她聽見了自己的腳步聲無奈又急促,比任何時候都響亮,踏在夜空下,空洞又絕望。冬月的風透心涼,五臟六肺都起了一層冰霜。她沒有看見一個人,只有無邊的黑暗籠罩著她。 深夜是沒有公共汽車的,她一路走著,身上竟然冒出了汗。冷汗粘著她的衣裳,她摸摸孩子的背心,還好,孩子的衣裳柔軟又暖和,只要孩子平安,她不怕走這樣的黑夜。她親了親孩子的小臉,叫著她的名字。孩子似乎聽見了,又在夢中發出了笑聲。槐花的臉上這時也露出了笑容,她不再哭,也不覺得苦也不覺得累,她的心豁然開朗,她想,沒有啥了不起的,遲早都是要走的,那又不是我的家,晚走不如早走。槐花突然想起自己是沒有家的,未出嫁時娘家是她的家,有了男人,娘家不再是她的家,她是一個寄宿者。她想,男人回來,無論如何都要修一間自己的房子,自己做房子的主人,脫離寄人籬下的生活。 走到馬鳴溪渡口,東方已經發白,槐花站在岸邊等渡船時,看見了黎明里的一縷曙光。 走進自己的村子,槐花沒有進娘家的門,她知道哥哥是不會讓她進門的。她走進了她的女友家,她們未出嫁前玩得很好。女友家只有她的男人和孩子。 她不知道她的這一次漂泊,她的母親至死也沒告訴她。只是在她的生命里,她覺得自己很早很早就在經歷苦難。這注定了她以后的生活總是和漂泊有關。人生的漂浮不定似乎也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開頭。當她成為母親那一天,她突然意識到她和母親的命運是那么相似。她想,女人的命運,自古以來似乎都有著某種相似性。作品版權所有。 不安的我,像親戚一樣被祖母連推帶拉地歇在了正屋的炕上。 一會兒,年近八十的老祖父來了,大叔和二叔來了,還有鄰居以及從遠路上起來的親戚。而母親只在我剛進門時,忙里抽閑地把我帶來的水果和糕點分給大家吃之后,就鉆進廚房再顧不上出來招呼大家了。大家是自己招呼自己,也沒人向我多問什么,好像我的到來,倒是給他們提供了一次見面“諞椽”(方言,聊天之意)的機會。我在炕上靜靜地聽著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墑情、收成、麥種以及各類題材的鄉間新聞。陌生里有份熟悉,熟悉里又有份親切。應該說,這也是我這些年來和鄉下保持密切聯系的一種方式。它像紐帶一樣,把我和楊家峴這塊土塬的物與事,連在了一起。離響午還早,但席卻早早地開了。 席,是老家對盛宴的稱謂。說是盛宴,也無非是多了幾道葷菜罷了,比如說蒜苗炒肉,比如說粉條炒臘肉之類的。但這在他們眼里已經是盛宴性質的席了。他們平時的晚飯,是一盤炒辣子一盤蒸饃,外加兩碗漿水湯。有時候連一盤炒辣子也會省掉。我知道,一年中除了紅白事,他們很少有坐席的機會。席間,父親從炕柜里拿出他藏下的陳酒,讓大家喝。我發現,酒盅舉起來的時候,他們的臉上,都掛滿了笑容。在城里,這樣的飯菜要算簡單得再不能簡單了,但當我置身此時、被這份真情所感動的時候,理所當然會覺著這是天下最好的宴席。偶爾,祖母還會給我夾一筷子菜,當她夾起西紅柿炒雞蛋的時候,總會說,“這是土雞的蛋,不像城里吃飼料的”。可我的胃口有限,吃不了太多,充其量只能多加一碗母親特意用野蔥花熗的漿水湯。看著他們有說有笑地吃喝,我覺著很好。飯嗶,他們還不散去,罐罐茶支起來了,秦腔也唱起來了。祖父原本就是村上很有名氣的戲子,父親會拉二胡,二叔的鼓打得也不錯。他們一直唱到深夜。而我卻始終像個怕生的親戚一樣,靜靜地看著他們。 返回的前夜,一切像重演一樣,會再來一遍,算是送行,但第二天出發時,他們照樣會摸著黑把我送上車。每次回家,我的經歷都是如此。我總覺著,我的到來打擾了他們正常的生活,喜歡下棋的祖父不去村子里的棋攤子了,該下地的撂下了鋤頭,在鄉間走藝的大叔和二叔也停下了他們手中的木活。我心里很不好意思,妻子更是慚愧。但我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中,分明能看到一份真實而深刻的喜悅。在我的理解中,這份喜悅,是一種特有的隆重。 世界上不知還有多少人能夠得到這簡單的隆重呢?
聯系方式
聯系人:陳真
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