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小動物心臟磁共振成像是一種可用于評估心臟結構與功能的無創影像學方法。心臟核磁1共振影像(MR)是目前臨床上為常用的一種影像技術且時空分辨率高。本項目擬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利用心臟片斷影像技術,對心臟組織進行三維重建,并對心臟組織進行三維重建,并對心機組織進行三維重建。
以上介紹了小動物磁1共振在醫學科研中常用的掃描序列及一些應用實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葡萄糖代謝顯像
模型:轉基1因小鼠。
顯像方式: 150-200μCi18F-FDG ,動態顯像。
意義:通過18F-FDG-PET動態顯像,研究人員發現敲除一種基因凋亡途徑的調控因子(Cflar)后,小鼠肝1臟對葡萄糖代謝能力
明顯減弱,說明該因子在抑制肝1臟脂肪病變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模型: C57BL/6小鼠。
顯像方式: 2.8–7.6MBq 18F-FDG ,動態顯像60分鐘。
意義:PET結果顯示,糖尿1病小鼠對葡萄糖的攝取降低,而VEG1F-B缺失可以部分恢復葡萄糖的攝取。提示V1EG1F-B缺失可以提高葡萄糖利用率,緩解II型糖1尿病。
缺氧預處理改善感1染預后
模型:小鼠皮下接種細菌感1染模型。
顯像方式:18F-FDG-PET。
意義:細菌感1染與乏氧緊密相關,在小鼠模型中,急性乏氧
條件會導致小鼠處于不利的能量代謝狀態,而經乏氧預處理
后會改善細菌感1染小鼠在急性乏氧情況下的這一狀態,18FFDG-PET成像顯示經乏氧預處理后感1染小鼠心肌代謝增加。
能量代謝在細菌和病毒感1染中的作用研究
模型:小鼠靜脈注射細菌/病毒的感1染模型。
顯像方式:18F-FDG-PET。
意義:本研究中發現細1菌性炎1癥主要導致下1丘腦糖代謝升高,而病毒性炎1癥主要導致腦干代謝升高;表明在細菌或病毒感1染后,
增加能量攝取對抗感1染,可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