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文具麥克風
固定式麥克風可以安裝和偽裝在各種各樣的地方。它們通過小電線連接到中央接收的器材,這些電線也是偽裝的。通常,您可以將壓電傳感器連接到辦公桌,它可以用作麥克風。
這里的主要技巧是你的聲音使桌子振動,傳感器讀取這些振動并將它們傳送到接收的器材,然后將它們轉換成聲音。這些麥克風非常有效,但安裝它們需要很多時間。此外,你必須非常接近目標。
竊聽器的發展史
竊聽器是中國在2000 年前發明的。戰國時代的《墨子》一 書就記載了一種 “聽甕”。這種“聽甕”是用陶制成的,大肚小口,把它埋在地下,并在甕口蒙上一層薄薄的皮革,人伏在上面就可以傾聽到城外方圓數十里的動靜。到了唐代,又出現了一種 “地聽”器。它是用精瓷燒制而成,形狀猶如一個空心的葫蘆枕頭,人睡臥休息時,側頭貼耳枕在上面,就能清晰地聽到30 里外的馬蹄聲。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一書中介紹了一種用牛皮做的 “箭囊聽枕”。他還科學地指出,這種“箭囊聽枕”之所以能夠聽到 “數里內外的人馬聲”,是因為“虛能納聲”,而大地又好像是一根 “專線”,連接著彼此兩個地點,是一種傳遞聲音信號的媒介。在江南一帶,還有一種常用的 “竹管竊聽器”。它是用一根根鑿穿內節的毛竹連接在一起的,敷設在地下、水下或隱蔽在地上,建筑物內,進行較短距離的竊聽。
自從1876年英國青年亞·貝爾發明有線電話以后,這些使用了幾千年的原始竊聽器,才漸漸退隱出了間諜舞臺。
1)無遠方信號;其應用參照說明。2)有遠方信號;判斷方式:將天線全部拉出,手持探測器移動,有振動、燈光或聲音提示,請調整天線長度直至剩下一節天線(偵測靈敏度與距發射源距離與天線長度相關),如在空間的二處以上、距離3米以上位置處有相同的提示,并越靠近窗戶、振動越明顯,便可確認是來自遠方的信號。
在此類環境中,V120的應用方法如下:
1)將天線全部收回,這時探測器的提示只限于對發射源50公分以內的提示,而將自動清除遠方信號的干擾,請收回天線手持探測器,在所處空間易隱藏無線攝像機部位,靠近移動探測,便可確保安全。
2)在這類有外來信號分布的空間,對外來人員、物品的提防,請打至振動檔,放在衣袋里,在外來人員身旁走過或靠近物品,即可用振動感知。
3)手機信號與其它信號的嚴格區分是本機的特點。當使用者用于手機不良應用防范時,不需移動,只要將探測器開啟,即有燈光(振動檔)或燈光+聲音提示。一種情況是使用者到達非經常性,不確定性場所和空間,賓館客房、歌廳、消費場所、茶吧會談等場所。由于沒機會做背景探測,使用者根據需要正確使用。
1)如果關注談話內容通過手機終端泄露,請開啟設備天線只需一節長度,苦無燈光閃爍即示無處于工作狀態的手機,或無依GSM網絡技術的環境設備。
2)如果客房等場所有時間、空間完成固定場所的使用,請遵循固定場所使用方法。
3)如果沒有空間和時間的預防范,請在不用天線(天線全收回)的狀況下,在會談人員和桌位周圍走動一周,若有振動提示,表明有無線或監聽裝置工作,為確保安全,請將天線撥出一節,按上述方法再重復一次,若有提示,請使用者改變會談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