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碳酸氫鈉(NaHCO?)(Sodium Bicarbonate),白色細小晶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鈉。固體50℃以上開始逐漸分解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270℃時完全分解。碳酸氫鈉是強堿與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鹽,溶于水時呈現弱堿性。此特性可使其作為食品制作過程中的膨松劑。碳酸氫鈉在作用后會殘留碳酸鈉,使用過多會使成品有堿味。
因系無害的弱堿性劑,洗滌蔬菜時添加約0.1%~0.2%可使綠色穩定。單用時,因受熱分解呈強堿性,用于面包時會帶黃色,并破壞小麥中維生素,磷酸氫鈣等酸性物質合用。尚可用于食品燙漂、去澀味。因其能使pH值上升,故可提高蛋白質的持水性,促使食品組織細胞軟化,促進澀味成分溶出。對羊奶有去膻作用(用量10~20mg/kg)。作酸度調節劑和化學膨松劑,我國規定可用于各類需添加膨松劑的食品,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小蘇打白色粉末或細微結晶,無臭、味咸、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水溶液呈微堿性。受熱易分解。在潮濕空氣中緩慢分解。
家庭時經常用它當發酵粉做饅頭。但蒸熟的饅頭往往不太暄軟,這因為小蘇打遇熱放出的二氧化碳氣不多,饅頭中產生的小氣孔少,面起發的不好。
另方面小蘇打本身是堿性物質,如用量稍多,饅頭就會產生堿味,色澤發黃,維生素被破壞,效果很不理想。如果在小蘇打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食和醋)就可彌補以上的不足。不僅可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而且也不會有很大的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