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1、并步與交叉步]
并步與交叉步是相持轉進攻時所運用的一種步法。兩種步法在運用時的技巧在于把握進攻的時機。在主動相持的時候,因為進攻的意識比較強,所以運用這種步法相對比較容易,步法的啟動相對也比較快,側身也比較容易。在中性相持和被動相持的時候,側身后的交叉步是不太好掌握的,必須要先找好時機,就是說要轉進攻時推擋側身的時機很關鍵。5、加快銜接,打開落點加快銜接即快速連續擊球,是連續速度的體現。然后還原要快,保護正手位的空檔。
[2、小碎步]
小碎步是步法中尤其重要的一種,也是衡量一個人步法跑得是否合理、協調的一個重要因素。小碎步主要適用于步法的調節,在步法移動到一定的位置時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擊球點,就要通過小碎步來作調整,爭取更好的擊球點??琢钶x、馬林在比賽中使用這種步法相當成功,一些別人感覺位置很大的球好象是側不開身了,不到位了,他們總能調節出位置來。其次發球時瞬間發力的感覺也十分關鍵,發球轉不轉與否與選手觸球瞬間的爆發力有很大關系,不是有力量打就能夠發出很轉的球。小碎步其實就是一種小墊步,主要是保持重芯的穩定,利于啟動速度。
比賽規則: 發球為兩球 輪換,一局 11 分,這與硬式球一致。但是,各局比賽出現 10 比 10 的情況時發球變為 1 球 1 輪換,以搶先勝 2 分的選手獲勝。12 比 12 平時,雙方搶 13,換句話說就是誰先拿下 l3 分誰獲勝。另外,大球規則采用 3 局 2 勝制。這些規定縮短了比賽的時間,也便于高齡者參與比賽。發球時,球速的快慢與球拍揮動的速度有關,與球拍觸球的一瞬間作用到球上力量的大小有關。而且,大球的短球不必像硬式球一樣需要 16 厘米以上。雖然也是在球下落時擊球,但大球更為隨意。
拉好下旋球:拉沖下旋球是直板反膠基礎的基本功,在拉下旋球時除了注意前面提到的基本動作要領以外,要特別注意手腕的用力方法。在擊球的瞬間是用手腕去摩擦球,擊球點在來球的中上部,在用手腕摩擦球時還要根據來球旋轉的強弱再加上一定的撞擊。就是人們常說的又摩又打。拉沖下旋球旋轉弱的來球要連摩擦帶撞擊,撞擊可稍大于摩擦。拉沖下旋球旋轉強的來球必須用力摩擦擊球,用自己拉球的力量抵消來球的旋轉。在擊球的瞬間要特別注意擊球時一定要把球往前送,不能靠力量去硬碰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吃球”,盡量讓球在球板上停留的時間長一些。經常這樣訓練拉球,你對球的感覺就會越來越好,拉球就會越來越有數,慢慢達到運用自如。訓練的方法,在沒有多球條件的情況下可采用拉球一方發下旋球到對方的反手位讓對方搓長球到側身位,然后發力拉沖這個球。拉球時一定要注意用全力拉沖,不要考慮下一板球對方是否能夠防過來。要的就是讓你防不過來。經常這樣訓練,你的拉球力量一定會提高。如果步法的發力采取蹬跳式,那么腳對地面的作用力就會小,而地面對腳所產生的反作用力自然也小。在有多球的條件下,可讓對方發下旋球到你的側身位,發力拉沖這種球。拉球時要掌握好擊球時間,在對方來球跳到高點或下降前期擊球。擊球時間一定要相對固定,這樣容易掌握拉球的命中率,好調節。出界多就向前送一點,下網多就多摩擦一點。在拉沖下旋球比較有數的情況下,再把來球的落點擴大到全臺的拉沖,這樣不斷加大拉球的難度,拉球的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近臺正手快帶弧圈球:這項技術是防守中很先進的技術,也是很難掌握的技術,是90年代后期才逐漸被采用的技術。在這之前人們在正手位的防守都是平擋,借對方來球的旋轉把球擋過去,因而在比賽關鍵的時刻就很容易因緊張而造成失誤,即使不失誤,防過去的球也沒有威脅,很容易被對方連續進攻。到90年代后期,中國的運動員把反拉的技術運用在近臺的防守上,特別是直板反膠打法的運動員運用更多,加快了攻防轉換的節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馬林在這項技術的運用上是非常突出的。這項技術要求運動員的對來球的判斷要非???、準確,手上對球的感覺要求很高,因為有很多球是在失去身體或不到位的情況下,完全靠運動員手上的功夫去完成技術動作。在進攻技術中,這種差別或許不是那么明顯,但在發球、削球、搓球上就比較明顯了。我想雖然目前在業余運動員中能真正掌握這項技術的不多,但已經具備了一定水平的運動員可以去嘗試一下,也許你會有意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