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大腸實驗步驟(—)培養基1、普通乳糖蛋白胨培養液亞硫酸鈉培養基(供平板分離用)蛋白胨 10g, 乳糖 10g,K2HPO4 3.5g,瓊脂 15~20g,蒸餾水1000mL,無水亞硫酸鈉 5g,5%的堿性品紅乙醇溶液 20mL,pH 7.2~7.4。4、培養基(EMB培養基)(供發酵法平板分離用,3和4可任選一種)蛋白胨10g,乳糖10g,K2HPO4 2.0g,瓊脂20g,蒸餾水1000mL,2%伊紅(曙紅)水溶液 20mL,5%美藍(亞甲藍)水溶液13mL,pH 7.2~7.4。(二)滅菌移液管、滅菌稀釋水、試管、杜漢氏小管、革蘭氏染色液、滅菌培養皿。(一)水樣的采集供細菌學檢驗的水樣,必須按一般無菌操作的基本要求采集,并保證再運送、貯存過程中不受污染。水樣從采集到檢驗不應超過4h ,在0~4℃下保存不應超過24h ,如不能在4h 內分析,應在檢驗報告上注明保存時間和條件。1、自來水取樣:應在水打開放水5min ,再用無菌容器接取水樣,待分析。如水樣內含有余氯,則采樣瓶滅菌后按每500mL水樣加3%Na2S2O3.5H2O溶液1mL。2、江、河、湖、池自然水體取樣:可用采樣器,采樣瓶應先滅菌。采樣后,瓶內應留有空隙。如果與其他化驗項目聯合取樣,細菌學分析水樣應采在其他樣品之前。
大腸檢測注意事項
1. 實驗需要多組求平均,數據才能夠有信服力,此外,空白對照組也是需要的。
2. 實驗中要記錄好實驗時間地點等。
3. 水樣取出需要取樣器,取樣瓶用之前需要滅菌。
其他
1. 水中大腸菌群的檢測方法,常用多管發酵法和濾膜法。多管發酵法可適用于各種水樣的檢驗,但操作繁瑣,需要的時間較長。濾膜法僅適用于自來水和深井水,操作簡單、快速,但不適用于雜質較多、易于堵塞濾孔的水樣。
2. 若實驗所測定的15支管中均為陽性反應,說明濃水樣污染嚴重,可將樣品進一步稀釋后,再按上述方法接種、培養和觀察。
該檢測方法是普遍采用的檢測方法,相比我準的檢測方法,如多管發酵及濾膜法具簡便快捷,其選擇性培養基具有抑制雜菌的作用,假陽性低
酶底物法為GB5750-2006收錄的用于大腸檢測標準方法,酶底物法是目前水中大腸檢測的方法,目前以其方便快捷,假陽性低,適用大量樣品快速檢測等優點正逐步被國內檢測所認可。
相對于多管發酵和濾膜法,酶底物法檢測步驟大大減少,而且對實驗環境要求不高,檢測時間可減少到24小時,在日常水樣監測及應急監測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可及時檢測,預防,較大限度的減少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
檢測原理:
該檢測方法采用大腸產生β-半乳糖苷酶分解色源底物-onPG(Ortho-nitrophenyl-β-D-galactopyranoside)使培養液呈黃色。大腸埃希氏菌產生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分解MUG(4 - methyl-umbelliferyl-β-glucuronide)使培養液在波長366 nm 紫外光下產生熒光的原理,來定性定量水中總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及大腸埃希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