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全程“質控檢測”,嚴把質量關口
切實做好外業調查采樣與內業檢測工作節點的銜接,是保證“土壤三普”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陜西省土壤普查辦通過層層篩選,選定5個實驗室共同承擔6個試點市縣及3個鹽堿地專項調查市縣“土壤三普”樣品制備工作,做到制樣、檢測分離,完成8497個土壤樣品制備工作。術業有專攻,樣品轉碼工作由3家省級質控實驗室,分別負責制定針對5家制樣實驗室的樣品流轉、轉碼工作計劃和實操演練。確定土壤三普樣品轉碼工作統一在制樣實驗室實施,減少了運輸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形成了統一的規范技術流程和要求。按照第三次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的陜西省入圍土壤三普檢測實驗室名單,并結合實際情況,由陜西省土壤普查辦統籌安排,終確定16個檢測實驗室共同承擔6個試點市縣及3個鹽堿地專項調查縣“土壤三普”樣品檢測任務。本次試點工作涉及土壤檢測樣點共6092個,其中包含表層樣點5939個,剖面樣點153 個。參與本次試點工作的16家檢測實驗室,圓滿完成了“土壤三普”試點市縣土壤樣品檢測工作,形成了由外業調查采樣-內業測試分析-成果匯交組成的一條龍技術模式,總結出試點檢測工作全流程,實現了“大練兵”的目的,更為今后開展的“土壤三普”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新“融圈”模式,探索“陜西經驗”
陜西省土壤三普試點工作涉及面廣、采樣點復雜、樣品多,如不能及時貼標并入庫保存,就不能實現土壤普查閉環式管理,更會出現混樣、丟失、遺漏、誤判等風險。陜西省土壤普查辦在提出“破圈”思維,進行“融圈”行動,充分激發國資國企主力軍作用,調動社會力量,從質量、時間、管理、安全等方面,進行關鍵技術和卡脖子問題攻關。與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共建5000m2樣品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土壤學全程指導樣品庫的設計、保存、展示等技術環節,按照土壤樣本庫、耕地土壤館、土壤大數據管理平臺、土壤檢測中心等功能進行劃分。后續3年的省級土壤樣品將在這里全部入庫,形成集研究、技術培訓、公眾科普和青少年教育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陜西特色土壤樣品數據庫。
土壤屬與專題圖編制技術規范:
制圖對象和目的本規范適用于次土壤普查中的土壤屬性和專題圖制圖工作。統一規定了這兩類制圖的目的原則主要方法制圖思路結果驗證成果圖編制要求等。面向有一定數字土壤制圖理論和實踐基礎的科研或技術人員。1適用范圍
本規范包括本次普查成果圖中的兩類圖土壤屬,即土壤理化性狀圖,包括土壤表層質地pH鹽堿度有機質全量和養分含量有機/無機碳全量中微量元素含量重金屬元素含量等;土壤專題圖,包括耕地質量等級圖有效土層厚度土壤障礙類型圖退化土壤(鹽堿化酸化等)分布圖黑土資源分布圖等專題調查評價圖。
表2制圖比例尺及對應的柵格數據像素分辨率小比例尺1100萬1000150萬250中比例尺125萬90110萬5015萬30例尺11萬5建議像素分辨率m比例尺類型成圖比例尺柵格數據(適用于大范圍土地利用種植結構比較單一區域)表1制圖比例尺及對應的柵格數據像素(像元)分辨率
利用土壤屬性與環境輔助變量之間的相關性模型,需使用環境變量數據。目前主要利用除時間因素外的成土因素信息。特別是在地面有起伏的區域,因樣點數量的局限,可采用此類模型提高制圖精度。這類模型均需提取柵格格式圖層數據參與模型制圖。2環境變量的提取1400萬1000小比例尺1100萬250150萬90中比例尺125萬3015萬10例尺11萬5(適用于小范圍種植結構復雜或地塊破碎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