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農業灌溉系統也叫智能農業物聯網精細農業自控系統,是為保證農業作物需水量的前提下,實現節約用水而提出的一整套解決方案。智能農業灌溉系統簡單的說就是農業灌溉不需要人的控制,系統能自動感測到什么時候需要灌溉,灌溉多長時間;智能農業灌溉系統可以自動開啟灌溉,也可以自動關閉灌溉;可以實現土壤太干時增大噴灌量,太濕時減少噴灌量。
滴管的鋪設
滴管拉運時必須注意不能使滴管磨損;讓滴管圍著圓心有規律的拉開,不要使其纏在一起;拉開一卷后,用插接頭連接下一卷,鋪設到地頭位置;鋪設完一根滴管,將打折、扭曲慢慢捋直、捏圓恢復管線形狀,并將破損處剪斷,用插接頭連接好;滴管線鋪好后,隔天再剪斷(防止熱脹冷縮,使管線變短),依次從兩道支管中間及支管處剪斷,兩道支管中間滴管線搭接3~5cm。
膜下滴灌技術的出現,帶來了不少可觀的效益,它改變了傳統的疏水灌溉方式,具有節水、增溫等優點,下面簡要敘述一下應用膜下滴灌技術的優點。
一、節省開支
采用膜下滴灌技術,40公頃的條狀田一個人負責滴灌和滴肥完全可以施展開。
二、提高土地利用率
采取膜下滴灌的條田,免去了由于開毛渠、打畦埂、打攔水壩等的用地,因此也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三、確保水、土、肥不流失
耕地一般是北高南低,坡度一般在3‰~20‰。造成北旱南澇的現象,水、土、肥流失量也比較大,也壞了土壤的團粒結構,而采用滴灌就避免了這一現象的發生。
四、滴水均勻
由于滴灌帶上的小孔都均勻分布在每株作物的根系附近,水分和肥料能充分被作物吸收。這種方式,也保證了作物大小的一致性。
五、節水
常規地膜棉整個生育期要澆4~5次水,667平方米用水量共計約480~500立方米,而滴灌僅需280~300立方米水。做到了節水灌溉的同時也節省了開支。
六、增溫
膜下滴灌易接受聚攏光照,地溫不易散失揮發,有利于促進作物的生長和早熟。
七、消滅雜草
膜下滴灌的地塊,其水、肥只供應作物吸收,地膜內的雜草在剛出土時,就被膜下高溫燙死,地膜與地膜之間因無水而不長雜草,。
我國部分地區種植結構發生改變,尤其山地較多的地區,大面積種植各類果樹等經濟作物。但果樹需肥量大,需要多次施肥,常規施肥費工費時,且肥料利用率較低。利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可實現自動化施肥,節省人力物力;實時供肥,保障各生長時期營養供應;季節性干旱頻發,可有效供水,保障產量;防止果樹裂果等。
我國部分地區種植結構發生改變,尤其山地較多的地區,大面積種植各類果樹等經濟作物。但果樹需肥量大,需要多次施肥,常規施肥費工費時,且肥料利用率較低。利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可實現自動化施肥,節省人力物力;實時供肥,保障各生長時期營養供應;季節性干旱頻發,可有效供水,保障產量;防止果樹裂果等。